企业微信标签分类技巧解析,高效客户管理这样做
1.1 标签分类基础功能解读
很多企业刚开始用企业微信管理客户时,都会遇到一个难题:面对几百上千个客户该怎么区分。这时候标签分类的功能就显得特别重要,它相当于给每个客户贴上不同颜色的便利贴,方便后续快速筛选人群。
标签能记录客户的消费习惯、年龄层次或者咨询偏好,比如服装品牌可以把客户分为“常买连衣裙”“偏爱休闲装”这些类别。销售人员在跟进时不用翻聊天记录,直接看标签就知道该推荐什么新品。
这里有个细节容易被忽略,企业微信允许同时存在两种标签体系。一种是管理员在后台统一配置的标准化标签,另一种是员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添加的个性化备注,前者适合做会员等级划分,后者可以记录客户的小习惯。
1.2 企业标签与个人标签差异解析
用错标签类型会给团队协作带来麻烦。企业标签的最大特点就是统一管理,管理员在后台设置好的标签会自动同步给所有员工。比如教育机构设置的“试听课学员”“续费用户”这类标签,校区里每个课程顾问看到的分类标准都是相同的。
个人标签更像员工自己的备忘录,销售可以在客户资料里备注“不吃辣”“过敏体质”这种特殊信息。要注意的是这些内容只有添加者自己看得见,而且数量不能超过50个。有个做餐饮的朋友之前就搞混了,把客户口味偏好记在企业标签里,结果每个店员都能看到这些隐私信息。
权限控制是关键,部分企业会选择关闭员工的个人标签权限。财务公司经常这样做,防止理财顾问给客户乱贴“高净值客户”“风险承受力低”这类敏感标签造成信息泄露。
1.3 搭建标签体系的适用场景
标签分类不是摆设,要用在刀刃上才有效。教育培训行业常用标签来做学员分层,把“续费三次的老学员”和“只报单科的新学员”区分运营。有位教培机构负责人说过,他们给主动咨询课后服务的家长打上“深度需求”标签后,转化率提升了三成。
零售行业的玩法更直接,客户扫码领优惠券时就会被打上对应活动的标签。通过摩尔微客的自动化工具,扫码动作会触发自动打标签流程。比如在商场周年庆活动扫码的客户,立即被标记为“周年庆潜在客户”,后续推送满减活动时就会优先触达这批人。
需要警惕的是过度标签化,见过有企业给客户同时打二十多个标签。这种情况反而会让筛选条件变得复杂,建议用三级分类法:基础信息(性别/地域)、消费特征(客单价/复购率)、特殊需求(定制服务偏好),这样在发送营销内容时才能有的放矢。
2.1 企业级标签设置规则与后台实操
登录企业微信管理后台找不着北的情况经常发生,建议直接点开左侧导航栏的「客户联系」模块。进入二级菜单「企业客户标签」时注意界面右上角那个不起眼的「添加标签组」按钮,这是构建标签体系的关键入口。
系统允许建立最多100组标签组,每个组里最多塞100个标签。实际操作时千万别贪多,有个做茶叶批发的客户曾经创建了“产地-品种-采摘月份”三级标签组,结果筛选客户时选了二十多个条件组合,最后发现符合条件的客户就3个人。
重点看权限配置这个环节,市场部和客服部的标签查看权限应该分开设置。有个卖智能家居的案例很有意思,他们给渠道代理商单独设置了一个标签组,里面包含“批发客户”“返利政策适用”等标签,其他部门人员就看不见这些敏感分类。
2.2 员工端个人标签配置演示
用企业微信手机端给客户打标签时,经常会遇到标签显示不全的问题。这时候需要检查三个地方:是否误触了企业标签筛选按钮、个人标签数量是否超过50个上限、标签名称里有没有特殊符号。
在客户详情页戳那个铅笔图标进入标签编辑界面,左滑删除标签的动作要小心。曾经有销售误删了标注客户过敏源的标签,结果给客户推荐了含有花生的食品礼盒。建议开启「删除确认」功能,这个设置在管理后台的「安全管控」选项里藏着。
电脑端操作有个隐藏技巧,按住Ctrl键能多选客户批量打标签。不过别轻易使用这个功能,有位行政人员在给周年庆客户批量标记时,误把“未付款客户”标签覆盖到已成交用户,惹出不少退款纠纷。
2.3 自动化打标签工具联用方案
现在说说怎么解放双手自动打标签,企业微信工作台自带的API接口能让第三方工具读取用户行为。比如通过摩尔微客配置的渠道活码,客户扫码关注时就自动关联「产品手册领取者」标签,销售跟进时看到这个标记就知道该推送技术参数文档。
关键词触发机制要防止误伤,设置“美白教程”触发「美妆兴趣」标签的同时,最好排除带有“敏感肌”关键词的对话。有个医美机构吃过亏,客户咨询“美白针会不会引发敏感”也被打上正面向标签,后续推送促销信息时直接导致客诉。
跨平台数据同步是个难点,有些客户会把天猫订单手机号导入企业微信。这时需要摩尔微客这类工具把电商平台的SKU数据与企业微信标签打通,比如购买过399元精华液的客户自动带「中端消费者」标签,而选择999元礼盒的则标记为「高净值客户」。
3.1 精准客群筛选与批量触达策略
翻出标签系统找目标客户就像在衣柜里挑衣服,先得搞清楚不同标签组合代表什么人群。有个母婴品牌把「孕晚期」「海淘用户」「咨询过安全座椅」三个标签叠加筛选,挑出来的客户推送婴儿推车广告,比广撒网式群发转化率高出五倍不止。
批量发消息得注意节奏,最好用摩尔微客设置时段发送规则。周三下午三点发宝妈群体的育儿课程提醒,周五晚上八点推职场女性的周末特惠,这种基于标签分类的时间策略能让打开率提升20%以上。有个坑要避开——千万别用电脑端同时登录多个账号群发,触发企业微信的风控机制就得全员停用三天客户联系功能。
消息模板里带变量才有灵魂,"{{客户昵称}}妈妈,您关注的学步鞋到货了"这种句式明显比群发的"亲爱的顾客"更抓人。不过变量字段得提前在摩尔微客的后台配置好,别出现"{{nickname}}先生您预订的女士内衣已到店"这种社死现场。
3.2 客户分层管理联动建群技巧
建群不是拉人越多越好,重点在怎么用标签分门别类。教育培训机构常干的事就是把「试听未报名」「购买单价课」「续费意向强」的客户分建三个梯度群,不同群配置不同助教和运营节奏。这时候摩尔微客的自动拉群功能就派上用场,客户扫码时自动识别标签塞进对应群组,还能设置满200人立即切换新群二维码。
社群促活得打组合拳,标着「价格敏感型」的客户群适合发拼团优惠,而「品质导向型」群组要多发产品检测报告。有个做宠物食品的商家玩得更溜,给「养布偶猫」和「养田园猫」的客户群推送不同价位的猫粮测评视频,转化率直接拉满。别忘给每个群设置单独的行为标签,像「参与过周三秒杀」的客户后续要打上「活动活跃用户」标记。
3.3 标签系统维护机制与风险管控
标签系统像棵需要修剪的树,每月得组织各部门开标签评审会。市场部想加的「618意向客户」和客服部提出的「投诉风险用户」可能要合并处理,避免出现五十多个相似标签把系统搞得臃肿不堪。建议用摩尔微客的标签分析报表,把三个月没用过的僵尸标签统统归档。
权限管理要像分蛋糕一样细致,区域经理只能查看自己辖区的客户标签,总部运营才有权修改核心标签组。碰到员工离职时,记得在交接期把其个人标签批量转移给接替者,不然积累的「不吃辣」「喜欢下午联系」这些细节信息就跟着账号一起消失了。
埋几个防翻车措施很有必要,开通标签修改日志追溯功能,哪天发现「VIP客户」标签被误删还能快速找回。设置高危操作拦截机制,比如批量删除超过100个客户标签时需要二级审批,别让实习生一个手滑毁掉整年的客户画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