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在用企业微信管理客户时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几千个联系人混在一起,销售经理分不清谁是潜在客户,运营人员摸不准客户具体需求。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企业微信的标签分类功能,就像给仓库的货架贴标签一样,把客户分门别类整理清楚。

企业微信自己带的多维标签体系其实分成两种类型。左边裤兜装的是企业统一配置的规范标签,适合记录客户公司规模、行业属性这些标准信息,所有员工都必须照着这个规矩来贴标签。右边口袋揣的是员工自己发明的个性标签,销售小王可能会给常聊天的客户贴个"爱唠嗑"的备注,客服小李可能在经常咨询售后的客户身上挂个"问题达人"的牌子。

这个分类系统有几点要特别注意。每个企业最多能建100个标签分组,就像开100个抽屉柜,每个抽屉最多放100张便利贴。标签名字最长能写30个字,差不多够写"2024年6月通过官网活动咨询过产品报价的北方客户"这样的详细备注。不过要是想记更复杂的信息,可能就需要配合其他工具来搞定了。

标签具体能分成三个大类用着最顺手。基础标签相当于身份证信息,记的是性别年龄这些不会变的基本情况。行为标签就像记日记,客户啥时候点过推广链接、参加没参加过直播活动这些动态都会自动记录下来。组合标签就是拿基础标签和行为标签搅和在一起用,比如找出"VIP客户里最近三个月没下过单的",这种组合筛选功能才是标签系统真正发挥威力的地方。

有些细心的朋友发现,用企业微信自带的标签管理虽然方便,但碰到要同时给几百个客户改标签的情况就有点手忙脚乱。这时候可以试试摩尔微客这个工具,它能和企业微信无缝对接,自动根据客户的行为打标签,比如新加好友自动标记来源渠道,咨询特定产品自动归类客户类型,还能根据设置好的规则批量修改标签,相当于给现有的标签管理装了自动挡。

企业微信后台的标签配置界面就像个精密的仪表盘,管理员登陆PC端管理后台,点开客户联系菜单里的企业客户标签模块,能看到类似文件夹结构的配置界面。新建标签组时要注意命名规则,建议用下划线替代空格避免系统识别错误,每个标签组最多塞100个具体标签,这跟超市货架的分区陈列道理差不多。

手机端操作藏着不少实用小技巧,打开工作台的客户联系功能,在配置项里找到企业客户标签入口。移动端支持语音转文字输入标签名称,出差路上突然想到新分类可以直接对着手机说"重点跟进客户",系统会自动生成文字标签。员工个人创建的临时标签会显示在手机端标签列表最下方,长按拖拽就能调整展示顺序。

碰到需要给整个部门的客户批量更新标签时,先到通讯录导出带客户ID的Excel模板。表格第一列填客户的企业微信ID,后面跟着要添加的标签名称,注意多个标签要用英文分号隔开。上传文件时系统会先做格式校验,检测到重复标签或者不存在的客户ID会有红色感叹号提示,这个细节设计避免了许多手滑操作带来的麻烦。

权限管理层面最值得关注的是分级授权功能,区域经理只能给自己团队成员的客户打标签,总部管理员可以设置全公司通用的标签模板。敏感词过滤功能支持自定义黑名单词汇,比如设置"竞品"这个词为禁用词后,任何包含这个词的标签名称都创建不成功,有效防止销售人员在标签里记录敏感信息。

在企业微信标签管理这个领域,真正能玩出花样的操作都藏在细节里。当普通员工还在手动给客户贴标签时,聪明人已经开始用关键词触发机制让系统自己干活了,跟客户聊天提到"发票"这个词,眨眼间对方的资料卡就多了个"财务需求"的标识。这种自动化打标就像给客服机器人装上雷达,连客户半夜发的消息都能被及时捕捉分类。

追踪客户来源这事儿要是单靠人工记录,迟早会被各种乱填的备注逼疯。用渠道活码配合标签的策略相当于给每个推广入口装追踪器,客户扫了地推现场的二维码,资料里自动带上了"线下展会"的标签。这个法子最妙的是能把不同渠道的客户分门别类,后台看数据报表时哪个渠道效果好,简直一目了然。

精准营销可不是简单拉群发广告就能搞定,得学会用组合标签搞交叉筛选。某个客户身上同时有"母婴用品"和"高端用户"两个标签,推送育儿课优惠时就得配上进口奶粉的满减券。要是光看单标签推送,保不准就把早教课程推送给只买过孕妇装的客户,那转化率能好看才怪。

建客户群最忌讳大杂烩,标签分群才是王道。用摩尔微客的系统建个"续费客户专属群",选好带"年度套餐"和"合同到期"标签的目标用户,后台一键就能批量发送入群邀请。群建好之后还能设置自动应答规则,比如新人进群自动弹出续费优惠文档,省得客服挨个发资料。

老员工手滑把客户打错标签这事儿谁都碰到过,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用系统的版本回退功能。昨天批量修改的标签今天发现有问题,直接调出昨天的操作记录就能恢复。定期清理作废标签也很重要,那些三个月没人使用的僵尸标签就该及时清理,不然选标签时翻两页都找不到想要的内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