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在哪设置标签?高效管理客户标识全解析
企业微信标签基础设置指南
天天都有运营问企业微信标签到底藏在哪里设置,刚入职的新人同事打开企业微信能翻七八个页面都找不到入口。今天咱们从最基础得操作开始盘清楚标签设置的那些事,那些总抱怨客户管理一团乱麻的,可能连企业标签和个人标签都没分明白。
打开电脑浏览器登录企微管理后台,眼神直接往左边菜单栏"客户联系"模块飘。点完界面上的灰色齿轮按钮进入配置区,那个绿底白字的"企业客户标签"按钮正等着管理员来点开。一个企业最多能建100组标签,每个组里允许存在100个标签,够搞出套《红楼梦》里的人物关系谱了。手机端的话从工作台钻进客户联系界面,在配置选项里同样藏着的企业标签设置入口,不过建议用电脑操作,管理员权限功能在手机端施展不开。
员工自个儿玩转的个人标签可就自由多了,在手机端点开客户头像直接弹出来的标签页,就像手机通讯录存备注似的。电脑端操作更顺手,右边客户详情页里明晃晃的编辑框随你怎么敲标签。最多两百个个性化标记就躺在每个员工的账户里,这玩意领导查后台也看不见,适合给客户偷偷备注"总爱半夜发消息"这种私人提醒。
有些小伙伴会纠结权限问题,说怎么后台建好的标签自己用不了。其实管理员建的企业标签就像公司统一印的名片,员工在客户详情页点标签栏直接选用,但没权限自创企业级标签。个人标签纯粹是私人笔记本,每个销售都能把客户备注成自己才懂的暗号,比如用火锅菜名标记客户等级——肥牛代表VIP客户,鸭血可能就得赶紧跟进。
批量操作与客户标签管理技巧
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客户列表看得人眼晕,每次手动点选客户打标签就像在工地搬砖。企业微信其实藏着不少批量操作的机关按钮,需要你像玩扫雷游戏那样细心寻找触发点位。通讯录里"我的客户"页签下那个不起眼的标签栏,右上角藏着的加号按钮能让三五十个客户瞬间带上相同标记,比发传单还快。
别光守着电脑端使劲,掏出手机试着从客户群入口长按成员列表。屏幕上的多选模式会让客户头像飘起小圆点,指尖划过十来个目标对象就跟划消消乐似的痛快。这招最适合给参加同一场活动的客户批量挂上"线下活动"标签,比挨个备注省力得多。不过在手机端批量删除标签就得小心,误触取消勾选时的手滑操作能让你五分钟工作量白费。
电脑端那个带搜索框的标签管理界面才是重头戏,输入关键词能直接过滤出三个月没联系的沉默客户。勾选全选按钮时注意旁边的小三角,下拉菜单里藏着"按添加时间筛选"的神器。要是想给去年双十一下单的客户统一标记"复购候选",这种跨越时间筛选的批量操作非得在电脑上才能玩转。不过系统自带的批量功能最多只能处理200个客户,遇上几万人的私域流量池就抓瞎,这时候可能需要请外援。
说起外援,有些第三方工具能绕过企微的操作限制。比如在客户扫码进群时自动贴上"渠道来源"标签,聊天触发预设关键词就给客户打上"价格敏感"的备注。这类自动化操作不仅省下人力,还能避免人工标记时容易出现的标签不统一问题。不过需要管理员提前在后台配置好规则引擎,就像给机器人安装条件反射系统。
标签管理最怕出现"鬼打墙"——手机端刚删掉的标签在电脑端又冒出来。其实是因为企业标签和个人标签的修改权限不同步,管理员删除企业标签时会触发全员数据更新。而员工自己建的私人标签就算删光,之前被打过标签的客户资料里还会残留痕迹。建议每个月统一清理无效标签,就像定期整理冰箱里的过期食品。
企业微信标签高级功能与常见问题
办公室里新来的实习生把"意向客户"标签贴满了三百个联系人,结果发现里面混着二十多个已经拉黑的用户。这时候就需要关键词自动打标签的功能来救场,在摩尔微客后台设置好"套餐咨询"、"价格询问"等触发词,每当聊天记录里蹦出这些词汇,系统就像电子捕鼠夹似的自动给客户套上对应标签。配置过程倒不难,勾选会话内容监控范围再绑定预设标签组,连技术小哥都不用惊动。
有次市场部突然发现"双十一客户"标签凭空消失,查了半天发现是销售主管手滑删了企业标签组。这就是没搞清楚企业标签和个人标签的存储位置,前者锁在管理员账户的保险柜里,后者就像员工藏在抽屉里的便利贴。用摩尔微客的话就能避开这类事故,它把企业标签单独存放在云空间里,即便有人误删也能从操作日志里一键恢复,比手机回收站还靠谱。
见到过有公司给客户打上五十多个标签,结果筛选时系统卡得像老牛拉破车。这属于典型的标签肥胖症,正确操作应该是按客户生命周期的阶段来分装标签。比如把"首单用户"、"复购用户"、"流失预警"做成三组递进式标签,日常维护时用摩尔微客的自动规则给客户晋级或降级。每次扫到客户咨询退款就自动打上红牌预警,比人工盯梢及时得多。
新员工总爱问为什么他打的标签在别人那显示不出来,其实个人标签就像微信里的备注名,只有当事人自己看得见。要是想让全公司都认准"VIP客户"这个标识,得让管理员在摩尔微客里配置企业级标签库,从后台强推给所有部门。但要注意别把标签组塞太满,每个大类控制在七八个选项最佳,否则销售团队用起来得翻三页才能找到目标标签。
技术部老王上次折腾API对接时整崩了标签系统,搞得全员手动补了一周数据。现在用现成工具就省事多了,比如摩尔微客的自动打标签功能直接对接企业微信,设置好触发规则就自动运转。当客户扫码进入某个活动群聊时,系统会默默给他别上"线下活动"胸牌,聊天时提到"优惠"自动触发"价格敏感"标记,这些原本需要写代码的功能现在点点鼠标就能完成。
标签管理最怕遇到"僵尸标签",那些半年没用的分类就像衣柜里的旧衣服占着地方。建议每个月用摩尔微客的标签分析功能筛查使用频率,自动归档三个月未触发的休眠标签。对于已成交客户可以设置自动转移规则,把"意向客户"标签迁移到"历史订单"分类,保持标签系统的清爽度。记住定期清理标签和整理客户分组,就跟定期给手机清理内存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