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标签怎么用?客户管理与协同办公实战技巧

1.1 企业级标签与个人标签区别

在企业微信里面晃悠过的朋友都见过标签系统,那两种颜色标出来的企业标签和个人标签总让人犯迷糊,像有些公司前台姑娘给客户标注“消费过万”属于个人行为,财务主管设置的“VIP客户”这种带公司logo的标签就需要管理员权限。从权限树来看,企业标签挂在管理后台的标准分类目录下,行政部给客户标注的“华东区代理商”这类标签每个员工都能看见,而销售小王自己设置的“爱看财经新闻”这类个性化标记只有他自己看得见。

企业微信标签怎么用?客户管理与协同办公实战技巧

有家做服装批发的老板跟我吐槽,他们企业标签用来区分客户进货量层级,红色标签代表月采购超10万元的省级代理,蓝色标签标记街边零售店主,结果发现业务员给客户偷偷加“砍价狂魔”“结账拖延症”这类个人标签,反而帮助他们抓住了重点客户的特征。

企业微信标签怎么用?客户管理与协同办公实战技巧

需要特别注意得是,当你用摩尔微客做客户分流的时候,企业标签会直接同步到活码体系里。比如设置“直播引流客户”这个企业标签,通过摩尔微客生成的渠道活码会自动给扫码用户打标,比起手动输入效率提升三倍不止。

1.2 多维度分类应用原理

企业微信这玩意儿的分层逻辑比超市货架还细致,有个做母婴连锁的朋友把客户标签做成了九宫格,横轴是消费频次(周购、月购、季购),纵轴是宝宝月龄(0-6月、7-12月),交叉处的36个格子各自对应不同营销方案。像标着“季购&6月+”的客户群,自动推送奶粉囤货优惠券,而“周购&新生儿”群体则收到母婴护理课程邀请。

实际操作中发现个有趣现象,叠加使用企业标准标签和个人动态标签会产生化学反应。比如给客户同时打上企业设定的“高端会员”标签和销售员添加的“养生爱好者”标签,推送滋补品套餐的转化率比单标签高出40%,这就是为啥很多企业在摩尔微客设置标签时会让出20%的自定义空间给一线员工。

企业微信标签怎么用?客户管理与协同办公实战技巧

1.3 后台管理系统架构解析

打开企业微信管理后台的标签模块,会发现跟图书馆目录系统似的,标签树支持三级分类。某医疗器械公司做的行业示范案例里,一级标签按客户类型分医院、诊所、药房,二级标签细化到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三级标签甚至标注出放射科主任或采购办主任这些关键人。

最近帮个连锁健身房调试系统时发现了有意思的设置,他们在总部设置好“会员等级”“课程偏好”等基础标签后,允许各个分店教练添加“体态问题”“饮食禁忌”等特色标签,这种弹性架构在摩尔微客的活码体系里尤其实用,不同分店的引流活码既能归集到总部标签体系,又保留门店特色运营数据。

技术架构层面需要注意标签容量上限,普通企业微信账号最多支持3万个标签,像教育机构这类需要精细分组的单位得提前做好标签库规划。这时候如果接入了摩尔微客的智能打标系统,系统会按照「已购课程」「剩余课时」「家长类型」等维度自动归类,有效避免标签爆炸的情况。

2.1 创建企业标签组技巧(电脑端/移动端)

电脑端操作就像搭积木似的需要分层设计,在企业微信管理后台左侧找到「客户联系」入口,点开「企业客户标签」会出现树状结构编辑界面。这里要注意得是别学有些新人上来就堆砌上百个标签,建议按照「客户属性-行为特征-跟进阶段」的三层逻辑来搭建,比如「母婴客户/高频复购/待签合同」这种组合标签比单维度分类好用得多。

手机端操作反而藏着实用功能,管理员打开企业微信工作台的「客户联系」模块,右下角藏着「配置企业客户标签」的入口。上次见个卖茶叶的老板现场演示,他直接对着手机语音输入「武夷山岩茶爱好者」「办公室茶饮需求」这些标签,系统自动转文字生成标签组,比自己打字快了五倍还不费眼。

用摩尔微客做活码的时候会发现智能标签匹配功能,比如设置渠道活码时勾选「自动继承企业标签组」,客户扫码添加好友瞬间就能带上预设的「线上活动客户」「双十一特惠群体」等标签,这种自动化操作比手动打标省时省力。

2.2 客户打标签的7种场景

见过最聪明的打标方法是根据客户对话内容自动归类,当客户咨询「多少钱」自动打「价格敏感型」,提到「售后服务」自动关联「高服务需求」。有个做教育培训的把常见问题做成了关键词库,只要聊天记录出现「试听课」「课程价格」「报名截止」等词汇,摩尔微客后台直接触发对应标签。

线下载体场景的活码应用特别有意思,某连锁火锅店在等位区放了个「吃辣等级测试」二维码,顾客扫码测试后自动获得「微辣爱好者」「变态辣挑战者」等趣味标签。这些标签同步到企业微信后台,服务员上锅底时直接参考客户辣度偏好,回头客比例提升了18个百分点。

还有种场景是跨平台数据打通,把电商平台的购物记录同步到企业微信标签体系。买过三件以上母婴用品的自动打「精准用户」,半年未复购的标记「流失预警」。配合摩尔微客的自动拉群功能,这些标签客户会被分流到对应的会员群接受定向维护。

2.3 员工自定义标签权限管理

权限设置像放风筝需要收放自如,管理员在「客户联系」设置里找到「配置成员客户标签权限」,这里可以控制员工能否创建新标签、最大标签数量和使用范围。见过有企业设置「三级权限体系」:实习生只能使用预设标签,正式员工允许创建5个以内新标签,主管级别开放20个自定义额度。

遇到员工乱打标签也别慌,企业微信后台的「标签审计」功能可以追溯每个标签的创建人和使用记录。有次发现某销售给所有客户都打上「重点客户」标签,核查后发现是他为筛选群发对象偷懒,及时培训后改用摩尔微客的智能标签系统,既保证准确性又防止人为差错。

灵活运用分组授权能让效率翻倍,连锁品牌给不同区域门店开放专属标签池。北京分店可以创建「胡同文化爱好者」标签,上海门店允许添加「精品咖啡消费群」分类,这些个性化标签通过摩尔微客的分店管理系统自动归集到总部数据库,既保持统一又尊重地域特色。

3.3 跨部门协作标签体系构建

部门墙这个问题在500人以上的企业特别明显,销售部给客户打「重点跟进」标签的时候,客服部可能同时标注着「投诉处理中」。用企业微信做跨部门标签得先建立公共分类标准,比如把「客户状态」细分为售前咨询、合同签订、售后维护三大类,所有部门都必须使用这套基础标签库。

市场部的活动运营数据和客服部的服务记录打通才叫真协同,给参加过线下活动的客户打「沙龙参与者」标签时,同步触发给技术部打「API接口需求」备注。见过最聪明的玩法是用摩尔微客设置跨部门协作规则,当客户标签组合出现「VIP客户+产品故障咨询」时,自动拉通研发总监和区域经理组建专项服务群。

标签权限设置决定协作成败,建议在管理员后台开通「部门标签可见」功能。财务部只能看到与回款相关的「账期类型」「开票进度」标签,运营团队能查看「活动参与度」「内容偏好」数据。上周碰到个教育机构把「续费可能性」标签设置成教学部和销售部双可视字段,两个部门用同一套预测模型跟进客户。

3.4 常见27个操作问题解答

客户明明打了标签却在筛选时消失不见,八成是用了不同标签组的交集筛选。遇到过有人同时勾选「上海地区」和「未成单客户」,结果把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二十个客户漏看了,其实应该用标签组「地区_上海」里的「已分配销售」子标签来做排除法。

批量删除标签的操作藏在电脑端后台的客户管理页面,按住Ctrl键多选客户后点进「修改标签」,把要删除的标签点成灰色就行。有个坑要注意的是个人标签和企业标签得分开处理,上周有用户误删了三百多个客户的企业标签,后来用摩尔微客的标签备份功能十分钟就恢复了历史数据。

群发消息显示标签组失效的情况多数发生在调整标签架构时,原来看起来没问题的「潜在客户」标签组突然不能选,是因为管理员修改了父级标签名称。这种情况要在摩尔微客后台开启「标签变更自动映射」,修改原始标签时系统会自动把老标签关联的内容迁移到新标签下,避免群发任务中断。

客户扫不同渠道二维码自动打标签的功能其实不用买第三方服务,企业微信原生支持在生成渠道活码时绑定预设标签。不过想要更智能的玩法还是得用摩尔微客的AI识别引擎,比如客户扫码后根据地理位置自动追加「北京朝阳区客户」,对话中提及「预算10万+」自动叠加「高端需求」标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