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标签找不到怎么办?客户标签定位与设置全指南
你是不是经常在企业微信里找客户标签入口找到怀疑人生?明明上周同事刚演示过怎么设置标签,点开手机突然就找不到功能入口了。其实这种情况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特别普遍,毕竟企业微信有企业标签和个人标签两种体系,操作入口还分PC和移动端。
打开企业微信电脑版,左上角那个企业LOGO点下去就能看到「客户联系」模块。这里藏着管理员的独门武器——企业客户标签。管理员在这个模块可以批量设置比如「意向客户」「VIP会员」这些通用分类,每个部门都会用到的标签都集中在这里管理。而具体怎么找到这个入口,手机端其实比PC端多藏了两层,要经过工作台-客户联系-配置这三个步骤才能看见。
普通员工每天接触客户的页面就完全不一样了。不管是电脑还是手机,跟客户聊天时点开对方头像,标签管理按钮就在基础信息下方。这时候显示的标签选项会同时包含企业预设的标签库和个人新建的标签选项,不过员工自己新建的标签只会在自己的账号里显示。比如销售小张给客户备注的「喜欢砍价」,这种个性化标签就不会出现在公司公共标签库里。
权限设置这块最容易让人迷惑。很多新入职的员工总问为什么自己不能创建公司级标签,其实系统默认只有超级管理员才能在企业后台修改公共标签库。不过有个隐藏权限要注意,企业管理员其实可以给部门负责人开放部分标签管理权限,这个设置在组织架构权限分配里能找到。突然想起来去年某连锁品牌就因为这个权限设置失误,导致全国门店导购都能随意修改企业标签库,后来不得不半夜紧急停服修复。
说到手机端操作有个坑必须提醒大家,iOS系统的最新版本把「配置」按钮改到二级菜单里了。上个月帮朋友公司培训时,行政部的小李死活找不到标签设置,最后发现她用的是13.6.1的老版本APP。要是你现在还卡在旧版本,建议直接更新到最新版本来匹配教程里的操作路径。
最近听说不少公司在用摩尔微客的自动打标签功能,说是能省掉每天手动分类客户的时间。不过在用第三方工具前,还是得先把企业微信自带的标签系统摸透,毕竟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下次有机会可以专门聊聊怎么用现有标签体系做精准营销,好多企业其实只用了标签功能的20%都不到。
点开客户聊天窗口正准备贴标签,突然发现手机端和电脑端的操作路径完全对不上号?这个痛点估计每个用企业微信的小伙伴都经历过。别慌,从单个标记到批量处理再到标签体系搭建,今天咱们把这事整明白了。
给单个客户贴标签这事其实比想象中简单多了。电脑端直接双击客户名字,在弹出来的资料卡里会看见醒目的标签按钮,这里既有公司统一配置的行业分类标签,也有你自己私人的备注标签。手机端操作更有意思,长按客户头像三秒钟会直接弹出快捷菜单,不过这个隐藏功能好多人都不知道。实际用起来可能会遇到标签重叠的问题,比如公司要求必选的行业标签和个人备注的兴趣标签混在一起,这时候要学会用颜色区分。
遇到需要给200个展会客户批量贴标签时,千万别傻乎乎的一个个点。在企业微信后台有个神奇的多选模式,先按地区筛选出华东客户,再按住Ctrl键像选电脑文件那样框选目标客户。但要注意超过50人批量操作时系统会卡顿,建议分批次处理。有次帮朋友公司做客户分层,发现他们的市场部居然不知道还能按成交记录批量贴标签,白白浪费了客户数据价值。
搭建标签体系就像给客户画画像,得先想清楚业务场景。常见的玩法是三级分类法:一级按客户来源(官网/展会/转介绍),二级按消费能力,三级按兴趣偏好。见过最绝的是某教育机构用「备注标签」字段存关键时间节点,把「试听日期」「报名意向度」这些动态信息也用标签体系管理起来。最近不少公司在尝试摩尔微客的智能标签系统,能根据聊天记录里的关键词自动打标,不过这个得配合他们的API接口做二次开发。
说到标签组合使用有个秘诀,把「已购课家长」和「关注素质教育」这两个标签交叉筛选,立马能定位出精准的续费目标客户。但千万别陷入标签泛滥的误区,曾经见过某企业给客户贴了38个标签,结果运营人员根本记不住标签体系。建议每月清理一次无效标签,保持标签库的实用性。下次如果看到带星号的标签,记得那是部门总监特批的特殊分类,普通员工只能查看不能修改。
点开企业微信的标签管理页面时,是不是总感觉手动打标像是在做纺织女工的活?现在做客户运营的门道早就进化了,试试在摩尔微客后台找到「智能标签」模块,这个功能可以自动抓取聊天记录里的「价格」「预约」「投诉」等关键词,悄悄给客户打好标签,连改五版合同都不知道对面其实是重点客户这种事再也不会发生。
很多公司遇到的问题是标签命名太随意,市场部写的「重要客户」和销售部标的「VIP客户」其实指的同批人。这时需要在摩尔微客的工作台找到「标签审批」功能,设置部门主管复核机制,特别是涉及客户等级评定的敏感标签,连标点符号都要审核。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是某销售把客户标记成「人傻钱多」,结果被客户截图投诉。
当标签积累到2000+的时候,打开摩尔微客的「数据透视」面板会有惊喜。把「咨询产品A」和「月消费超5000」两个标签组合筛选,能瞬间找出高价值潜在客户群。有个鲜为人知的功能是按标签查看客户流失率,比如标着「促销敏感型」的客户三个月没复购就该触发唤醒流程了。
维护标签体系就像收拾衣柜,每个季度要清理过季款式。在摩尔微客的「标签管家」里设置自动归档规则,把半年没被使用的标签自动移入历史库。最近发现个好玩的设置,可以把新来的实习生账号权限设为「仅查看教育行业标签」,既保护数据安全又不影响基础工作。忘记处理过期标签后果很严重,有家公司还在用三年前「双十一活动客户」的标签群发消息,被客户反问「你们每年只有双十一才想起我?」
特别提醒现在的系统都会记录标签修改痕迹,给客户改标签时最好在摩尔微客的备注栏写明原因。上周有家4S店的销售经理把客户从「已购车」改成「待跟进」,被老板查操作日志时发现没有备注,差点引发团队信任危机。最近有个新趋势是给客户打动态标签,比如用摩尔微客的「消费行为追踪」功能自动标记「上月复购三次以上」这类实时状态,比手动更新省力十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