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企业微信后台密密麻麻的功能列表,很多刚接触这个平台的人都会卡在拉群聊这个基础操作上。明明是办公场景刚需,为什么总有人找不到创建入口?点击群聊界面总提示“无法添加非通讯录联系人”,这类报错更让运营新人头疼。
企业微信确实为员工和客户搭建了沟通桥梁,但它的群聊规则和普通微信不太一样。员工通讯录和客户资源池是分开管理的,拉群时如果没选对群类型,就会出现无法添加微信好友的情况。有人试过把微信好友逐个输入手机号添加,结果弹出“未被授权”的提示框才反应过来要走企业微信的专属流程。
这时候需要先搞明白企业微信的“内外有别”逻辑。手机端右上角那个加号点开,会看到“发起群聊”边上还有细分选项。选择“外部群”才能添加已添加过微信的客户,要是手滑点了“内部群”就只能和同事开小会了。特别要注意的时,每个新建的外部群都像未拆封的盲盒,得手动设置是否允许成员拉人、修改群名这些权限。
创建成功后别急着群发消息,到群管理后台看看权限配置更重要。群主身份自带“踢人”“禁言”这些特权开关,还能指定其他同事担任管理员。遇到客户发广告刷屏的情况,直接点对方头像启用在群里禁言,比挨个解释群规省事的多。需要补充人手时,管理员可以直接在企业通讯录勾选同事,不用再私聊发邀请链接。
当然这些基础功能遇到批量运营就有点力不从心了。遇到客户集中咨询的时候,手动拉客户进群容易漏人错人。好在现在有些辅助工具能解决这个问题,像摩尔微客的活码系统就能自动分流客户,后面会详细讲解怎么用这些工具提升效率。 搞企业微信运营最怕被活码过期坑,上午刚把二维码贴到宣传海报上,下午新客户扫码就提示“该群已满”。其实企业微信后台藏着自动分配的活码功能,不过要开通客户联系权限才能使用。这功能像智能水龙头,把五个群聊做成一个分流池,客户扫码时会自动塞进人少的群。
有个取巧的用法是先把创建好的五个客户群导入摩尔微客的活码系统,让系统监测各群人数。当某个群达到190人时,它会自动生成第六个群组接替。这个替代过程根本不用人工盯着,早上查看后台发现凌晨两点系统自己建了个新群,30多个新增客户已经分流进去。最好玩的是所有客户看到的永远都是最初那个二维码,避免了频繁更换物料。
用过标签筛选的运营都懂手动拉群多费劲,要给两千多个客户打上"7天未回购"标签,再挨个勾选发送入群邀请。后来发现某些第三方工具能直接读取企业微信的客户标签库,在摩尔微客后台设置个"自动拉群规则",选好标签范围和触发时机,睡醒就看到系统自动把符合条件的客户都拽进福利群了。
邮件邀请这事听起来有点复古,但遇上搞海外客户还挺管用。把企业微信的入群链接埋进邮件模板,注意要把短链接换成带品牌名的专属域名,这样客户点开时不会因为陌生网址产生警惕。测试时候发现直接放微信群链接会被微信屏蔽,改成企业微信的官方链接就能正常跳转。线下活动更省事,把活码印在易拉宝右下角,客户经过时举着手机晃一下就完成扫码。 搞社群运营的最痛莫过于拉新速度赶不上客户流失率,客户明明扫了群码却弹出"群成员超限"提示。企业微信外部群表面写着上限500人,实际操作时才明白官方设置的隐藏门槛:通过二维码扫码进群的数量上限是200人,超过后二维码立即失效。有些运营会用笨办法人工创建新群,再把新二维码批量发给未进群的客户,但这样客户会被分割到不同群组导致服务断层。
企业微信官方其实预留了扩容通道,认证过的企业微信账号可以通过后台提交工单申请扩容。在「客户联系」模块找到「联系管理员」入口,上传企业营业执照、近期社群运营数据报告、扩容使用场景说明这三份材料。不过要注意申请理由必须包含"客户服务"关键词,纯营销性质的申请多半会被驳回。有个做教育培训的账号上周刚把主群扩容到1000人,前提是他们提供了完整的课程服务记录。
遇到满员群不用急着全员迁移,试试在摩尔微客后台设置"满员触发条件"。当主群人数到达设定阈值时,系统会创建新群并将群二维码同步到所有宣传渠道,原先扫码未进群的客户会优先被分配到新群。有个妙招是给新群设置差异化的欢迎语,比如老群叫"A群"、新群叫"A群2.0版",客户根本察觉不到被转移。同时监控两个群的发言频率,发现某个群活跃度下降就启动自动合并程序。
维护大群最怕客户重复提问,在摩尔微客的群管理面板打开「高频问题拦截」功能。设定"优惠券领取"、"订单查询"等关键词库后,当相同问题在24小时内出现超过5次就会触发自动回复。有人试过给企业微信群嫁接知识库,让机器人根据问题关键词推送对应教程链接,结果人工客服的工作量直接减半。记得定期导出群聊数据里的"未解决问题"清单,这些都是优化服务流程的黄金素材。